· 学校首页    · 学院首页
 
 教学方法

以通识教育为起点,以科学素质的养成为实验教学的主体内容,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精神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模式,形成以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为主的学习方式;运用现代化技术及先进的实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重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有效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因材施教,鼓励个性化发展,有利于拔尖学生脱颖而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革实验考核方式,提高实验教学能力,把研究型教学的思想贯穿实验教学的始终。实验技术、方法、手段和实验考核方法的改革都以此为指导而开展。

(1)注重专业引导,拓展专业兴趣激发平台

哈尔滨工程大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底蕴。中心通过组织学生参观“陈赓大将生平事迹展”,“校史展厅”、“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爱国主义教育(海权、海上战争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以及对学校的热爱。

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哈尔滨工程大学)有着明显的国防特点和专业特点,中心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十大名船展”、“数字船舶博物馆”等,激发学生对船舶与海洋专业的热爱。

中心积极组织国内外知名教授开展本科生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系列讲座,面向全校33个专业本科生开设了一些通识教育课程。

为了解决中心地处内陆,远离造船基地的实际难题,中心与国内外主要造船企业建立了人才培养及本科生参观实习协议,目前已经在大连造船厂、沪东中华造船厂、外高桥造船厂、旅顺海军基地等建立24家实习实践培训参观基地,为学生到船厂、舰队的实习提供了条件保障。

  2)重视实验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自主开发实验教学装置

船舶与海洋工程科技水平的发展,对试验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心一向致力于实验技术和试验方法的研究,开发新的科研、实验教学设备。学校设立了实验技术研究专项资金,每年投入约50万元,主要用于支持实验技术改进和开发新实验装置。此举充分调动了全体教师参与实验技术研究的积极性。近年来中心获校实验技术研究立项7项,自制实验教学仪器20多种。

作为哈尔滨工程大学的主干专业,经过国家重点建设投资以及多年的科研、教学积淀,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具备了优越的实验教学条件和体制。船模拖曳水池教师总结多年的实验教学经验,自行研制了“缆拖式船模阻力试验方法研究”。该方法不依赖于大型水池拖车的船模阻力实验方法,可使这一传统实验大为简化,同时,该实验方法的研制也增加了船模拖曳水池在船模阻力实验方法选择上的多样性。目前该项实验教学改革技术研究成果已由我中心正式推荐其参报我校“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自制与改造”一等奖的评比。

3)采用现代化技术,开展网络教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哈尔滨工程大学)注重现代化教学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建设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网站、远程教学教室、视景仿真系统等现代化教学设施。

中心建设了实验教学中心网站,学生可以提前浏览、下载教学PPT、教学大纲、仪器操作指南、试验报告以及实验案例视频片等资料,还可以通过网站与中心教师互动,中心教师可以通过网站指导学生选择、设计实验等。利用教育部批复的“111创新引智基地,中心建设了远程教学教室,美国休斯敦“能源谷”和远程教学教室德州农工大学的专家可以通过网络给学生上课,指导学生进行课题设计等。                                

 4)发挥教师科研优势,开展研究型实验教学

近五年,中心承担包括国防“973项目”、科技部“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在内的200余项科研项目,科研经费总计1.8亿元。中心教师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开展研究型实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学习,把研究型教学的思想贯穿各级实验教学的始终。中心将实验台架在科研完成后转化为本科开放型实验,其部分内容也在计划内实验教学中介绍。如中心在“基于MR的抗冲击隔离器研究”项目科研完成后,对原科研实验台稍加更改就变成了既完成冲击实验又可开展振动实验的综合实验平台向本科生开放。这一措施的另一作用就是将单台套大型设备以多个科研实验为载体转换成为本科教学服务。如MTS加载系统,既可对MR实验台架加载,又可对舰船上层建筑惯性测量系统加载,还可完成水平冲击平台的加载。这样可以克服大型设备向本科生开放的困难,同时实现了科研为教学服务的目标。

对于研究创新型实验,要求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分析消化,制定实验方案,动手实施直到完成实验研究论文。教师只是启发和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取开放式教学管理办法,避免了传统实验教学方法把学生相对集中在某一确定时间进行实验,时间紧、消化难、效果差等缺点。

5)建立了激发学生创造与探索精神的专门实践平台

高等教育是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的结合点,高等学校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高层次人才集聚的战略高地。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高等学校必须努力肩负起培养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船舶与海洋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以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心为实践平台,结合中心下设的三个实验室(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基础实验室、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实验室、数字化造船实验室)和船舶设计实践教学基地,创建了旨在激发学生创造与探索精神的创新与实践培育平台。在这一专门的实践平台中,我们依托创新学分,开设了《3C-CLASS》创新实践选修课程,鼓励学生通过即时沟通的方式,将自己的想法、构思与实验教学老师进行沟通,指导教师提供学生创新实践的平台,将他们的“畅想”变成现实。

与研究生相比,虽然本科生不以科学研究为主,但是通过讨论式、互动式、参与式等第一课堂的培养以及第二课堂的引导,可以启发他们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多方面形成创新能力。对于本科生来说,养成探究式学习习惯,为后续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尤为重要。

我中心设立“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今年已经进入第3个年头,目前本科生参加这一计划的比例已超过30%。该计划旨在进一步调动学生课外科研的主动性、积极性,使本科生及早接受科研训练,并在研究训练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和渴望解决问题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研究、实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我中心还结合自身的特点,发起“五四杯”科技创新活动,“航海模型大赛”、“船模大赛”为开展多项丰富多彩的科技竞赛提供实践环境与条件。

6)根据专业实验教学特点,完善实验教学手段

中心针对大型设备多、造价昂贵(海洋工程多功能深水池、船模拖曳水池等)、不易在本科生实验教学中应用的特点,制定了如下几种方法手段,构建了完整的人才培养教学体系:

首先要求学生通过网上PPT资源和教学案例,了解大型设备的性能和特点,结合实验要求制订详细的实验步骤,提交实验方案,实验中由实验教师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操作,学生负责记录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完成实验报告。

其次,为了更好的让大型实验设备在本科实验教学中发挥作用,中心定期在网上发布教师使用大型设备进行科学研究的实验信息,实验时尽量让本科生参与实验,收到较好的效果。

同时,中心还自行研制了具有相同功能的小台套实验装置,模拟大型设备的实验过程,供学生练习操作使用。如我们结合船模拖曳水池的实际情况,以船模水池为主体设计建造多台套小型实验仪器(自制小型造波水槽,小型循环水槽)等设备和仿真虚拟系统、用于满足本科实验教学的需求。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

 

© 2021 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哈尔滨工程大学) 管理维护:船舶工程学院 技术支持:信息化处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南通大街145号哈尔滨工程大学 邮编:150001电话:0451-82519910